春晚,自从1983年开播以来,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直播吸引了7.7亿中国观众收看,《就是闹着玩》上演了一出农民为办一台村晚而付出的艰辛过程,其中搞笑不断,讽刺不断,城管欺压百姓专横无礼、讽刺面子工程。。。。这些很多都是身边熟悉的新闻。
看到选拔演员的时候,让我想起来如今盛行的选秀节目,有才之人大有人在,只是没有被发觉被发现,人不可貌相,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才济济。
很偶然的机会,我在爱奇艺上看了一部国产喜剧《就是闹着玩儿》,本来以为只是尴尬地搞笑,又是农村题材,就没有抱太大希望,没想到看到了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
故事很简单,讲了河南农村几个青年希望办一个春节晚会的故事。
里面演员的发挥非常棒,岳云鹏的河南普通话非常到位,其中有些搞笑桥段比如村长被用绳子吊起启动点火仪式,让人笑得肚子疼。真的有一种猝不及防的喜剧效果。
演员里面除了岳云鹏,还有于谦等加盟,角色塑造得接地气。甚至里面城管的嚣张跋扈都过于真实了。
只可惜
在老郭的节目中看到这部电影要上映了 因为不是闹着玩的精彩 特意看了一下这部,结果发现 两部电影惊人的一致 就好像一个曲子填了两个不同的歌词一样!都是为了一个人要费尽心思去办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中间经历了各种艰辛,然后有了一个机会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得到一些支持,于是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说实话看第一部时,我笑过、哭过,有才的坚持让我为之感动,可看到第二部呢?虽然演员的阵容多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可那种农民的朴实不见了、有才的坚持显得有些虚假、90多分钟的电影可以说没有让人感动的东西。里面有很多笑点,但它们的出现就好像一块破抹布上用绸缎打的一块块补丁,补丁再好抹布还是抹布,不会有什么改变。
系列剧很难做,就好像一碗冷饭,要想炒好它,不是趁着锅热翻炒两下就可以的,还要添加一些其他的配菜和作料,而且还要让那些配料衬托好米饭的幽香。
我不是一个会说会写的人,这也是我第一次为一部电影打这么多的字,只是希望这三部曲 不要像片名一样从不是闹着玩的用心之作变成就是闹着玩的随手涂鸦
可能不熟悉河南话(或者说是中原方言吧)的观众并看不出什么笑点,但作为中原腹地许昌地区的一个河南人,这部电影里的河南话是我所看过的所有电影中最标准的,里边演员的状态一点不装,看过去就是真真,而不是演,所以,想学河南话的或想了解河南人的观众,可以把这部电影当做了解的“入口”,错不了的!
影片中也有暗讽的地方,“王三平”我觉得貌似就在暗讽“韩三平”;还有“副乡长审查“那一段,直指中国的审查制度极其荒谬;加之反映农民各种难处的“卖东西那一场”,真实情况就是这些,只不过农民现在不只被“明抢”还被“暗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挣得还没有交的多”。
最后,看过电影之后,我明白,这部电影只是大众化的,甚至可能只是“河南大众化的”,这部电影本身也就代表着河南人。我们不奢望本电影能引起多高反响,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一部大制作,就像祖祖辈辈的河南人就一直干自己的事就好,即使自己有能耐,甚至会让外人惊讶,本身并不会当成什么事,就如“选演员那几场”!
电影能感动的只是能懂他的人!
头一回,憨直的乡土味还能压住做作的戏份,第二回,实在让人想“曰”(第三声)了,村长是唯一能压住阵脚的,其他人都不徐顾自己是演啥了,支离破碎的剧情,蹩脚的喜剧桥段,有几处有点像要擦出火花的样子,可惜还是灭了。对于农民遭受的一些不公正对待想要控诉控诉什么,很快又转到狗血的口号去了,那个“青倩”要是能有点演技也许能把人对她名字的注意力分散开去,可惜看完后只觉得更是扎眼。除了村长没有一个谈得上表演的,有才从第一集就是用力过度的,看过他的刘跃进,鸡犬不宁,很难让人吐槽罢了。于谦这样有名无实的,除了装饰卡士名单毫无裨益。地道的烂片,垃圾堆里虽然有几个易拉罐,也就是几个而已。这种打着老乡牌,却在制作上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电影,不能作为河南的形象代表。
女主男朋友突然说消失就消失,中间也没交代去干了什么事,和女主之间没有任何交流,而且也是提前回城。
女主日本人身份曝光后,演员集体抵制所以春晚黄了。但女主回去后演员没事儿人一样继续演难道他们是演儿戏的么,难道区别就是女主在不在场?
主持人有四个,其中两个妹子。一个是村长女儿,另一个都不知道是谁,貌似没交代过(也可能我看漏了)。
通篇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逻辑问题,而且整体也并不是很好笑。
就是闹着玩的:王彤领衔,弄一回都中了,还牟完了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yyy1668.com/Info/id-9234.html